郵編:235000 電話:0561-3070668
京ICP備1003144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 1012010003
4月3日起,受冷暖空氣共同影響,淮北大地迎來一次強降水天氣過程,并伴有8級以上雷雨大風。放心不下的賈志勇,連續多日白天徒步巡山,夜里在監控室和衣而眠,一有風吹草動隨時起身查看。
春去秋來年歲疾,義務成了責任!在共姬墓這處陪伴相城2500余年、能夠俯瞰鬧市區的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賈志勇已經守護了22年。
一
賈志勇,男,今年51歲,相山區春秋社區居民。1994年,從蕭縣老家來到淮北的他,起先并未想到,會與和淮北主城區比鄰、電廠大院北側的共姬墓結下不解之緣。
那時的他,剛剛二十出頭,趁著改革開放的春風,憑借精湛的裁縫手藝,在市區開了一家裁縫店,短短數年發展成一家頗具規模的服裝廠,還將業務延伸到職業培訓,收入頗豐。
那時的他,經常在位于城西村依王姬山南坡而建的住處附近登山鍛煉。偶然聽鄰居們閑聊,方知近在咫尺的一座不起眼的土丘,就是曾在《水經注》中出現的共姬墓——
“春秋時,相縣城西有伯姬冢。周長900余尺,坡高180尺?!?/font>
史書記載,共姬原名伯姬,是春秋時期魯國宣公的女兒、魯成公的妹妹,嫁給宋國國君共公為妻,因此也稱共姬。共姬出生在禮教森嚴的家庭,在日常起居生活中謹言慎行。嫁給共公的第七個年頭,共公去世,共姬恪守禮教,為夫守節,拒絕出席一切宴會和游樂活動,過著非常清寂的生活,受到宋國百姓的尊敬和愛戴。
公元前543年的一個夜晚,設在相山之陽的宋國都相城突發大火,身邊侍從請她暫避,共姬回答說按照禮儀,沒有“傅母”(古時負責輔導﹑保育貴族子女的老年婦人)陪伴,女子夜間不能出門,拒絕出宮,不幸罹難。
二
共姬守寡33年,遇難時年約60歲,葬于當時的相城西山,如今的王姬山南坡。在那個黃鐘毀棄、禮崩樂壞的時代,她用生命捍衛了禮教的尊嚴。這種看似“愚蠢”的行為,卻被后世樹立為道德特別是婦德的榜樣,其事跡被西漢劉向錄入《列女傳》。
獲知這一過往,賈志勇不勝唏噓。曾經“占地面積十余畝”的共姬墓,當時周邊遍布盜洞、水土流失嚴重,讓他心疼不已。2001年,賈志勇開始為修繕共姬墓四處奔走,并發揮居住在旁的便利,自發巡視看護,遇到可疑人員和情況,就及時報警求助。
為了將墓地盡量與危險因素物理隔絕,賈志勇就地取材,撿拾山里的樹枝,收集村民不要的木板,繞陵園一周修建了530米的圍欄。為了防止陵園繼續流失水土,他還自費購置苗木,成功栽植果樹近400株。每逢盛夏,瓜果飄香,游人如織。
“就在前兩天的某某地,一個不愿配合的看墓老頭,被拖到暗處活埋了……”
“只要你晚上別在現場看著,十幾甚至二十萬都行,隨便你開口……”
“你孩子在某地某校就讀吧?我那邊關系硬得很,肯定能照顧好他……”
多年來,賈志勇還要與或威脅或利誘的不法分子斗智斗勇,養在身旁陪伴他的“護陵犬”也被毒死了好幾只??伤冀K沒有退縮半步,總是不動聲色地勸道:“這墓都被盜了好多次,里面早就空了,真沒有惦記的必要。再說了,咱也不能干犯法的事兒??!”
接到賈志勇的報警,當地警方、文物保護部門等也總是第一時間趕到,屢屢聯手挫敗盜墓分子的行動。
三
10年時光,彈指一揮間。
“共姬墓無人真正看管,我的心情和很多愛護國家財產的人一樣難受……我真誠地向上級部門申請義務看墓……”2009年12月,賈志勇正式遞交守陵申請書。
共姬墓的情況,同樣牽動著當地文物保護部門的心。很快,賈志勇被聘任為共姬墓義務看護員。
師出有名!2010年以來,賈志勇連年獲聘義務看護員(文物信息員)。為了更好地保護共姬墓,他多年如一日,寒冬酷暑,風雨無阻,累計步行巡山2萬余公里。
2004年10月,共姬墓被列入安徽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06年,市人民政府在陵園立下石碑,劃定保護范圍。
2018年,我市文物部門在共姬墓周邊安裝了視頻監控和音頻驅趕系統,借助技術手段,發現異??杉皶r研判、處置……
如今的共姬墓,得到相關部門、社會各界的更多呵護。這處昔日人跡罕至、樹稀草薄的荒蕪陵園,成為水土豐盈、瓜果飄香的世外桃源。
為之付出諸多心血的賈志勇,也從一位早早發家的青年才俊變成靠修鎖手藝養家糊口的中年漢子。繼續身兼監控員、守陵人、護林員等數職的他,卻從未后悔當年的抉擇:“只要還能走得動,我就要堅持下去。老祖宗留下的東西,一點都不能丟!”
2022年12月,經公眾推薦和專家評議,賈志勇入選“淮北好人”。(記者 肖干 張輝 實習生 吳明慧 本版組圖攝影 記者 梅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