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編:235000 電話:0561-3070668
京ICP備1003144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 1012010003
少年強,則國強。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上,濉溪縣統籌推進學?!靶∥枧_”、社會“大課堂”有機融合,夯實思政育人體系根本保證,打造“人人育人、事事育人、時時育人”的思政教育,進一步加強新時代青少年思想政治引領,培根鑄魂、啟智潤心。
聚焦“教學展示”舞臺,培養新生力量。濉溪縣將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與思政教育融合,舉辦黨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小學思政課教學展示活動,遴選5名青年思政課老師,創設多種教學情境進行同臺展示,分享思政課改革創新、課程思政協同育人等方面工作的經驗舉措,推進黨的二十大精神進思政課堂。
聚焦“理論宣講”舞臺,厚植愛國情懷。濉溪縣將黨的創新理論與思政課教學實踐融合,以“濉之宣文藝宣講”志愿服務項目為載體,依托濉溪縣文靜志愿服務隊,創立了由全縣百名中小學生組建的“皖北年齡最小宣講團隊”,精心打造“少年話兵語項目”,百名少年宣講紅色故事,播種紅色文化,實現理論傳播和“文化育人”雙促進。自項目實施以來,累計開展宣講活動620次,推出紅色微視頻16部,創作音、視頻等文藝宣講作品500余部,直接受教育群眾達16萬人次。
聚焦“法律普及”舞臺,提高法治意識。濉溪縣將青少年普法宣傳教育與思政活動融合,圍繞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未成年人自我保護、防止校園欺凌等主題,組織普法志愿者走進21所學校開展“開學第一課·法治護成長”暨“關愛未來·普法先行”活動,通過面對面講述實際案例、模擬法庭庭審再現等,全縣2萬余名中小學生零距離感受法律威嚴。
聚焦“文化傳承”舞臺,增強民族自信。濉溪縣將本地非遺戲曲藝術與校園文化融合,啟動濉溪縣2023年非遺(戲曲)進校園活動,組織泗州戲表演藝術家、省級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走近青少年身邊,展演泗州戲《回娘家》、傳統古裝戲《小二姐做夢》等精品劇目3部,同時,學生通過現場欣賞非遺工藝品、創作非遺小作品、學習戲曲唱腔和招式,近距離接觸非遺(戲曲)文化、感受非遺(戲曲)藝術魅力,進而樹立強烈的文化認同和民族自信。(記者 吳永生 通訊員 謝蓉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