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編:235000 電話:0561-3070668
京ICP備1003144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 1012010003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是“促進物的全面豐富和人的全面發展的現代化”。
2022年以來,相山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宣傳思想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設重要論述精神,緊緊圍繞宣傳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這條主線,勇于擔當作為,銳意改革創新,奮力譜寫全區精神文明建設新篇章,為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建設現代化美好相山提供堅強思想保證、強大精神動力、豐潤道德滋養、良好文化條件。
強化建章立制
持續深化創建工作
相山區嚴格對標淮北市爭創全國文明典范城市專項整治提升行動要求,結合實際,制定《2022年相山區文明創建“10+5”專項整治提升行動方案》,出臺《相山區城區環境大清潔行動實施方案》《相山區居民小區環境專項整治行動實施方案》,扎實有效地開展各項創建工作,嚴格落實文明創建常態化管理。
專題調度督查。區文明委每月召開全區文明創建大會,專題研究文明創建重難點工作,區四大班子領導多頻次開展文明創建督查調研活動,區文明委常務班子常態化督查文明創建工作,對存在的薄弱環節、重難點問題再安排、再部署。
落實工作機制。建立“一月一專題、一周一專項、一日一匯報”工作機制,針對“三老三薄”及重難點、易反彈問題,常態化開展專項整治行動,每日匯報區文明委領導;同時,用活區紀委監委、區委督查考核辦、區文明辦聯合督查機制,曝光不足、激勵先進。
加強部門聯動。協調城管、商務、住建、公安、社區等多家部門,積極開展“門前三包”、物業管理、停車秩序、小廣告等疑難雜癥專項治理。同時,以第四屆省級文明城區評選工作為契機,持續發揮各創建相關單位工作積極性,全區文明創建工作水平正向高質量運轉、常態化保持、穩步化提升邁進。
堅持問題導向
扎實推進常態長效
抓問題整改。相山區堅持從市、區領導帶隊督查和市文明辦每日曝光的問題抓起,從各部門、各鎮街全面排查、對照自查出的問題做起,明確責任、限期整改、重點督查,下發各類通報及整改通知書50余期次。由區委辦等組成七個督查組,不間斷開展各項督查工作,對文明創建工作落實不力的單位或個人,進行通報批評、約談等處理,以嚴肅問責推動創建單位履職盡責。持續實施“日督查、周專報、月通報”制度,分類別、分專題開展常態化督查督辦工作。有效推動環境衛生、秩序管理、基礎設施維護、宣傳氛圍營造等方面存在問題的落實整改,推進常態長效。
注重示范引領
展現主力擔當作為
堅定不移提升創建水平。市文明辦依據《2022年淮北市爭創全國文明典范城市考核評價辦法》持續對區直各主創部門及三區一縣進行月度模擬測評,自3月份至今共開展模擬測評8次,相山區共獲得第一名5次、第二名2次、第三名1次,獲得獎勵130萬元,充分體現了主力軍、主戰場、主陣地的創建水平。
堅定不移聚焦創建短板。對存在的重難點、易反彈問題,積極開展各項專項整治行動。今年以來,共排查統計轄區餐飲飯店1308家,其中已安裝油煙凈化設備1085家,不具備安裝條件223家。通過便攜式油煙檢測設備篩查210家,對涉嫌超標單位委托第三方檢測20家,超標4家,全部立案查處。查處非法收運廚余垃圾車輛20輛,當場作出行政處罰120件。累計拆除廢舊餐飲單位煙囪135處,其余將落實責任主體逐步消化。通過環境衛生整治、安全隱患排查整治、違法搭建整治等各種手段清理整治廢棄物品回收站88家,主要集中在相南街道、曲陽街道,現已全部取締。對易反彈的南湖路、泉山路等10個站點落實責任機制,實時跟蹤服務,防止反彈。規范市民電動車、自行車等非機動車輛停放區域,增設停車指示牌80塊,發放《關于規范城區停車秩序告示書》5800余份,暫扣違停非機動車8565輛,引導提升規范停車意識。區委宣傳部、文明辦聯合組織部門制定紅色業主委員會(物業管理委員會)組建工作指導意見、“紅網滿格1+2”城市社區治理三年行動方案,成立物業管理行業委員會,制定《2022年相山區物管小區考核評價辦法》,聘請省級第三方測評公司對物業公司進行督查考核。組織開展物業行業崗位技能大賽,在碧桂園黃金時代、時代公寓示范小區召開現場觀摩會,強化典型示范引領,引導激勵廣大物業職工提高勞動技能和綜合素質。由區城管局牽頭,聯合各鎮街組織供電公司、移動公司等五大運營商倒排整治計劃280余處,協助老舊小區改造,確保管線入地入管。推動鎮街開展專項整治167次,清理“飛線”充電9260余輛次。積極協調鳳凰實業、鐵塔公司建設便民充電樁950組,新增充電插頭9500個,實現疏堵結合多措并舉。清理各類墻體廣告、樓腰廣告、條幅、布幔和未經審批的燈箱廣告363處,5640平方米。著力打造孟山路、安康路等牌匾標識示范街巷,凸顯城市特色亮點。
按照“遞減存量、遏制增量”原則,今年1—8月,相山區累計拆除亂搭亂建243處,共12057平方米。重點拆除盛世商貿城、友誼巷、慢城、藍湖綠城等用于經營活動的自建房屋60處,近7000平方米,化解商戶矛盾,做到零信訪。拆除亂搭建房屋40間,院墻860余米,確保源頭治理。
通過“三清兩改一拆”方式,相山區持續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逐一規范“門前三包”行為。整治房前屋后雜物、垃圾900余戶、清理柴草堆800余處、清運垃圾雜物700余車,拆除無功能房屋443間、旱廁457個、有礙觀瞻的圍擋圍墻1800多米、破損廣告門頭300余塊、違章搭建70余間。集中整治轄區48家廢品收購站點,取締“無證無照”經營的廢品收購站30余家。在新華社區設置標準便民張貼欄50個,并向各鎮街推廣。同時深入社區樓道,做到清理不留盲區。
共建共治共享
持續推進全域創建
相山區整合各類社會資源,成立區志愿者聯合會,提供更加精準精細的志愿服務,結合城中村改造、特色商圈建設,打造三堤口新時代文明實踐主題公園、南翔云集新時代文明實踐點和東街幸福里網紅打卡地,沿街13個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崗亭投入使用,為群眾提供便捷優質的服務。深入挖掘培育志愿服務品牌,3個志愿服務項目獲評省“月評十佳”和2個全國學雷鋒志愿服務“四個100”先進典型,成功推薦評選“淮北好人”10人,“相山好人”36人。選取“滿天星”“書法夜?!钡?個優秀志愿服務項目參加淮北市第四屆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項目大賽,豐富文明實踐項目庫。積極推進文明校園建設,全區教育系統共成立45支“相山‘五育’志愿服務隊”,參加志愿服務師生達12000余人,全區學校創建文明校園參與率達100%。加大文明家庭建設力度,評選、表彰10戶區級文明家庭和100戶區級“星級文明戶”,推選姬中奎參評省級文明家庭,姬中奎、靳海峰獲評第二屆淮北市文明家庭。開展形式多樣、服務群眾的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活動,截至目前,全區共開展各類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活動11536場次,受眾人數達29萬人。
拓展文明實踐工作。相山區充分利用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的陣地優勢,提前列計劃,將活動開展時間和主題等內容展示給群眾,精準對接群眾需求。13個相山區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點(便民服務站)投入使用,為群眾提供接地氣的志愿服務,在原有40個優秀志愿服務項目的基礎上,深入挖掘“東街雨巷”“西街故事”等新的志愿服務品牌,積極開展形式多樣、服務群眾的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活動。線上開展“文化進萬家 云上過大年”“齊心迎冬奧 廣場舞聯跳 一起向未來”,線下開展“周末故事會”“書法夜?!钡戎黝}實踐活動,全區共開展各類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活動1.15萬余場次,受眾人數29萬人。
深化文明鄉風建設。制定《相山區關于深化移風易俗工作的實施意見》,集中整治大操大辦、天價彩禮、薄養厚葬等陳規陋習,深入督導渠溝鎮及13個行政村依法修定完善村規民約,創作《淮北好人》《彩禮》《情灑青陽》三個劇本,將通過微電影、舞臺劇等方式助推移風易俗建設。
推進老舊小區改造。2022年計劃改造資金2.4億元,實施黎苑一期、職大家屬院等33個老舊小區改造項目,根據片區聯動改造原則,劃分為13個片區,涉及368棟樓,惠及居民12177戶。改造工作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安居惠民”的原則,結合文明創建工作,確保居民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根據每個小區的特點和實際情況、居民訴求等進行綜合整治方案設計,突出細節設計、回應合理個性化需求,確保將居民意愿與科學設計最大限度融合。目前,30個小區完成基本改造,2個小區正在收尾施工,正在積極謀劃2023年老舊小區改造項目。
優化農貿市場管理。將菜市整治和改造提升與城市更新、老舊小區改造、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服務圈、商業體系建設有機結合。按照“誰主辦、誰經營、誰負責”的原則,落實屬地責任和主體責任,強化菜市日常監督。截至目前,相城農貿市場、南湖路臨時菜市場、相山家園菜市場、金百合菜市場、鐘樓農貿市場、大梁樓農貿市場等6家菜市場開展“文明菜市行動”進行提升改造,9月底已全部改造完成,幸福里菜市場設計方案正在修改中。區商務局持續開展常態化日常檢查,確保每周對13家區管農貿市場檢查2次以上,實現市場清洗亮化、劃行歸市、規范停車、文明經營。
一年來,相山區充分發動區四大班子領導、區直包保單位,深入鎮街(開發區)、村(社區),對全區88個社區(村)開展包保工作;發動各鎮街(開發區)、村(社區)“兩委”干部、黨員、各類志愿者、街道網格員等積極參與文明創建主題宣傳和志愿服務活動。組織人員分10組對轄區內8個街道20個社區進行全國文明城市問卷調查模擬測評,積極與居民溝通,答疑解惑,進一步促進文明創建參與率、滿意度的提升。在各機關單位、城區主次干道、鎮街、社區(村)、建筑工地圍擋、學校、醫院、農貿市場、窗口服務單位、賓館酒店等,廣泛張貼精神文明建設公益廣告。充分利用各類電子顯示屏滾動播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精神文明建設標語等內容;在公園、廣場、景區等公共場所設置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講文明樹新風等公益廣告景觀小品;各鎮街(開發區)、村(社區)充分利用農村大喇叭、鄉村文化墻等形式進行廣泛宣傳。利用電視、網站、微信公眾號、抖音等平臺,以豐富多彩的報道形式,積極主動地做好文明創建相關宣傳報道,不斷提高報道的效果和社會影響力。(首席記者 肖干 通訊員 夏文彬)